吴哥窟回廊上雕刻的神话故事 – 搅拌乳海

在吴哥窟这座引人入胜的世界文化遗产中,蕴藏着八幅精致的浮雕,总面积达到了1,200平方米。这里的每一块浮雕都是对重要印度神话的生动描绘,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《搅拌乳海》。这块浮雕长达160英尺(49米),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印度神话中至关重要的主题:天神(诸神)和阿修罗(恶魔)齐心协力,搅拌乳海,追寻长生不朽的甘露。吴哥窟宛如一部神秘的画卷,每一块浮雕都是时光的见证,让我们得以窥探千年神话的奥秘,感受神灵与恶魔共舞的壮丽画面。
很久以前,天神(Devas)和阿修罗(Asuras)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夺世界控制权的战斗。多年后,由瓦林带领的阿修罗获得胜利,接管了宇宙。被打败的诸神感到无力和挫败,并担心强大的阿修罗可能会带来的危害,于是乎寻求了毗湿奴神的帮助。在诸神绝望之际,毗湿奴神建议他们与阿修罗和解,并共同搅动乳海(Kshira Sagara),寻找长生不朽之甘露。诸神带着这个想法接触阿修罗,提出了合作的提议。阿修罗同意这个合作,而合作条件是一旦找到甘露,双方一同分享。双方便共同努力开始搅动乳海。
对于诸神和阿修罗而言,寻常的搅动棒并不足以让他们完成此任务。于是,曼陀罗山被征用为搅动乳海的工具,而缠绕在湿婆颈上的蛇神婆苏吉则成为搅动的绳索。
毗湿奴神知道蛇神婆苏吉在被扭曲和拉动时会喷发有毒的火焰。于是乎,他便建议诸神握住蛇的尾巴,但没有透露这么做的原因。最初,诸神握住了蛇的头部,而阿修罗握住了尾部,这激起了阿修罗的愤怒。阿修罗认为动物的下半部分是不纯洁的,于是他们坚持要握住蛇的头部,正好符合毗湿奴神的想法。
阿修罗坚持要握住蛇的头部,而在毗湿奴的建议加持下,诸神同意握住蛇的尾巴。阿修罗和诸神分别拉扯蛇神婆苏吉的两端,开始来回拉动他,扭动曼陀罗山。这便是吴哥窟浮雕所描绘的瞬间。
曼陀罗山进入海中时开始下沉。毗湿奴化身为俱利摩 (神龟)前来支援,将山体支撑在他的壳上。阿修罗们受到蛇神婆苏吉散发的毒液的影响,但尽管如此,双方仍坚持交替拉扯蛇神婆苏吉,导致山体旋转,从而搅动海洋。
随着海洋的搅动,珍宝浮出水面,其中包括珍贵的甘露。然而,诸神和阿修罗之间脆弱的和平破裂,阿修罗们夺取了甘露。在绝望中,诸神寻求了毗湿奴的帮助。
毗湿奴回应了他们的请求,化身为迷人的女神莫希尼。她迷惑并欺骗了阿修罗,说服他们交出甘露。莫希尼然后悄悄地将甘露归还给诸神。在甘露的力量下,诸神最终战胜了心灰意冷的阿修罗,取得了胜利。
尘世与神性
这个故事常被视为一种寓言,描绘了由天神(Devas)体现的卓越品质。阿修罗(Asuras)被描绘为受到欲望、贪婪和自我驱使的个体,天神则被描绘为更倾向于追求知识和理解精神真理的个体。这种不同的取向是将天神与阿修罗区分开来的唯一因素,类似于天使和恶魔的概念。当毗湿奴进入天神和阿修罗的身体时,天神和阿修罗的价值观冲突在故事中变得更加明显。在阿修罗中,毗湿奴体现了富有激情的积极原则,而在天神中,他代表了善良。
人们常将甘露解释为智慧的隐喻,喝甘露的行为被比喻为感知上帝。天神和阿修罗在搅动山的过程中贡献了同样的努力,然而最终只有天神能享用甘露。这个信息很明确——只有天神能得到甘露;只有善良者能领悟上帝。